新型建筑工業化帶動建筑業轉型升級
在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建科工開啟了轉型升級之路。從外部環境來看,中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踐行了新的發展理念,開啟了新的發展格局,我們判斷中國建筑業市場將迎來變化。第一是建筑市場在發生變化(超高層市場萎縮);第二是建筑標準在發生變化(綠色環保),從過去的勞動密集型粗放式產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化;第三是建筑產品在發生變化;第四是建造方式在發生變化。
對外部形勢有所判斷,對內部形勢我們也有清醒的認識。2013年,中建科工正式成為中國建筑的二級單位,受內外界因素影響,公司的發展受到阻礙,公司未雨綢繆,轉型升級。經過內外部調研,中建科工在2014年提出一個新的發展理念:以綠色為引領、以鋼構為核心、以集成為手段,踐行建筑工業化道路,打造綠色建筑品牌,致力成為綠色建筑產品開發商和產業集成商。意思是我們要以鋼構為核心,要做“鋼結構+”,不能放棄鋼構,放棄了鋼構不是轉型,而是轉行。所以中建科工繼續加大鋼構的發展力度?!颁摻Y構+”的意思就是不能只做鋼構,要從縱向上提高業務的維度,從橫向上拓展業務的邊界,走建筑工業化的道路。
第一條發展曲線是鋼結構智能制造。當時中建鋼構已是中國最大的鋼結構產業集團,為將企業做強,我們開始了智能生產線的研究。中建科工的研究團隊通過幾年時間,走訪調研了多個國家,形成了國內第一條、也是建筑業唯一一條獲工信部認可的鋼結構智能化生產線,并且目前基本達到了智能化的初級階段,也就是工業4.0的初級階段,節省人工達70%左右。
第二條發展曲線是GS-Building 體系。一個企業的升級,首先是理念的升級。過去中建科工注重的是施工,在第二個發展階段,我們要從施工思維轉向工程思維,要加大對“E”(Engineering)的深刻理解。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進行了“產品開發—實驗完善—產品推廣”三個階段的探索,目前已經形成了6大產品的生產線。
第三條發展曲線是ME-House。這是在GSBuilding體系上進行了理念的升級,從工程思維上升到產品思維,從EPC的模式上升到IPD的模式。IPD意為集成產品的開發研究,就是要像造汽車、造飛機一樣去造房子。中建科工經過5年的努力,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形成了產品體系和產品標準,并且已經初步生產了產品,未來將進一步加大對產品和品牌的推廣力度。我們還建造了ME-House生產線,創建了獨有的商業模式,已經在湛江公租房、深圳應急醫院等項目上進行應用。
新型建筑工業化帶動建筑業轉型升級,未來建筑的發展方式將和過去工程領域的生產方式、商業模式有很大的差距。中建科工未來的產品有三個應用場景:第一個場景是線上與線下結合,線上出售產品,線下進行推廣;第二個場景是虛擬與現實結合,讓客戶可以在線上進行菜單式的“點單”,按照自己的需求去選擇,我們進行現實的交付;第三個場景是工廠與現場結合,例如三個月交付一套七層的樓房,一半時間在工廠生產,同時現場進行勘測、打樁、基礎施工,一半時間將構件運輸到現場進行組裝交付,這就是中建科工未來的生產模式和商業模式。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建科工將進一步加大智能建造、綠色建造的探索力度,努力實現企業的高質量、可持續、全面發展。
(本文選自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宏在中建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周乃翔視頻連線調研中建科工裝配式建筑業務上的講話,內容有調整)
(特邀編輯 沈稀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