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努力解決企業管理中的“新型腐敗”
中建二局二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魏慶國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斗爭已成為我國國家治理戰略的重中之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反腐敗斗爭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轉變,取得了壓倒性勝利,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隨著國家經濟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企的不斷推進,企業管理中經濟領域腐敗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解決,打擊腐敗的高壓態勢儼然已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機制正逐步形成,但企業管理中也悄然滋生出一系列“新型腐敗”現象,制約著企業高質量發展腳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工作迎來新的挑戰。
筆者認為,當前企業管理中“新型腐敗”主要表現在政治思想腐敗、制度執行腐敗和擔當能力腐敗三個方面。
一是政治思想腐敗,不僅要講政治站位,更要強化使命擔當。首先,有些領導干部工作中一味講求政治站位,形式主義嚴重。在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方面,有些領導口號喊得轟轟烈烈,卻沒有真正做到入腦入心,沒有深刻領會當前國家發展新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新時代使命和擔當意識不強烈,沒有深刻理解新冠肺炎疫情過后企業將面對更加嚴峻激烈的市場競爭,市場發展應對舉措準備不及時,出現了“后知后覺”“反應遲緩”等問題,尤其是在市場營銷工作方面,爭做時代弄潮兒的決心不夠深刻。同時,理論學習脫離自身工作實際的情況也頻頻出現,致使學習不能很好指導實際工作,沒有真正做到往深里學、往心里走、往實里干,沒有做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喪失了學習的初衷。
其次,管理者無法準確把握企業文化,不能真正做到心系企業,官僚主義嚴重。隨著企業規模的增長和外部環境變化,企業發展理念和規劃也在不斷調整優化,部分干部疏于對企業管理思想的學習和領悟,對公司發展方向不明確、發展目標不堅定,導致缺少對于企業發展的認同感,直接導致工作人浮于事,經常出現“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等現象,總部官本位意識越來越濃厚,公司倡導的“服務引領”職能逐漸淡化,究其原因是沒有全身心融入企業,沒有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潛在意識,也就不能做到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更不能影響、帶動周邊的人。
最后,“假勤奮”的干部,不作為也是一種腐敗。企業中還存在一類人,看似天天挑燈夜戰、忙的暈頭轉向,實則難出成果、缺乏作為,他們不求無功、但求無過,披著“努力的外衣”,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和隱蔽性,在其位不謀其政,甚至消極懈怠,使“強企富民”的初心成了一句口號,把企業大發展的部署安排拋之腦后,想“偏安一隅”“小富即安”。從表面上看,不作為好像只是一種懶惰行為,似乎與腐敗不沾邊。但是,如果深入分析就會發現,不作為也是一種腐敗,而且是比經濟腐敗更加嚴重的腐敗,他懈怠了企業奮斗前進的腳步,懶惰了企業干事創業的氛圍。往更深層次分析,就是缺少奮斗的時代使命感和責任擔當感,思想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最終將被時代浪潮所拋棄。
二是制度執行腐敗。企業不斷在發展,企業管理也不斷在改良革新,制度建設也永遠在路上,制度執行力是管理永恒的課題。制度腐敗通俗的解釋就是企業管理上熱、中溫、下冷。制度執行腐敗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制度建設方面。主要是指企業在制度體系建設方面關注度和研究力不足,制度的科學性、有效性及可執行性有待提升,這是制度腐敗問題的源頭。將國家法制建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紀必嚴,違法必究”的方針與企業制度化管理相對照,“有法可依”是前提,制度體系的完整性和科學性、有效性及可執行性,決定制度建設工作的成敗。企業存在為了修訂制度而修訂制度、為了執行制度而執行制度的現象,很大程度削弱了制度的嚴肅性,復雜化了工作流程,降低了生產力。
第二制度宣貫方面。主要是指,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對于制度宣貫的意識不強烈,一線人員對于制度學習理解不充分,這是制度腐敗問題的核心,也是“中溫”的直接原因。一項管理制度執行成敗首先在于能否在企業內上下貫通、左右融合,而這一貫通和融合的過程需要有人去宣貫。再優秀的制度辦法束之高閣,都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用。
第三制度執行方面。主要是指,制度執行力不足,優秀的管理理念不能通過制度管理有效實施,這是制度腐敗問題的關鍵。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制度的美妙在于落地生根。國內有名的企業管理文化,例如華為管理模式、萬達管理模式等,其核心都是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強盛。制度執行力不足,除了上述兩個方面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對于制度的敬畏感不足,嚴肅性不強,直接造成“下冷”現象。公司全面推進項目標準化管理,下大力氣開展“百日行、千日治”專項行動,但有的項目團隊卻打折扣、搞變通去執行,原本是強化各項基礎管理工作,結果變成在形式上“比新比奇”,既沒有落實公司舉措,反而增加了徒勞的形式工作。
三是擔當能力腐敗。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缺乏擔當作為的意識。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員領導干部要履職盡責、勇于擔當。新時代,世界風云變幻,企業發展形勢嚴峻,社會各級都需要勇于擔當的領導干部。在這種情況下,“不擔當就是腐敗”。尤其是在疫情防控這種重要歷史時期,領導干部的擔當意識決定著企業的成敗。
另一方面,缺乏擔當作為的能力。主要是指,企業領導干部因缺乏管理研究能力、管理經驗、工作執行力而導致發現問題不及時、分析問題不透徹、解決問題不到位,致使管理工作經常疲于應對、疲于救火、疲于反復,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
如何解決上述三個“新型腐敗”問題,既是企業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反腐敗工作的新方向,也是高質量發展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務必以更加負責的態度、更加有力的措施來推進企業黨的建設工作,不斷提高企業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夯實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根基。
一是進一步統一思想、凝神聚力。舉旗定向,指引航程,要充分理解十九屆四中全會對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的重要指引,要深刻領會新冠肺炎后經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要重點增強企業職工思想上的凝聚力,號召廣大領導干部應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理想信念,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既定的目標任務上來,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開展各項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要不斷增強企業發展的凝聚力,堅定發展方向,保持戰略定力,將企業全部力量統一到“強企富民”高質量發展的初心上,發揚新時代主人翁精神,將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統一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人、心、魂”與企業高度融合,保障和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是提高制度執行力,推進全面從嚴治企。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制度管理就沒有體系約束?!靶F隊靠人治,大企業靠法治”,在實際工作中,企業要實現穩步健康發展,除了管理者的個人魅力外,必須依靠企業的制度管理,只有完善的制度體系才能使公司決策獲得更有效的執行或傳達,才能更好的約束和規范員工行為,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管理氛圍。不斷推進制度體系的建設,不斷提高制度執行力,是全面從嚴治企的重要抓手,更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和推動反腐敗工作的有力舉措,就像習總書記說的那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才能從權力源頭上遏制腐敗。同時,多舉措推進理念制度宣貫工作,通過打造“能干事、能宣教、能育人”的“三能團隊”,從上到下,系統性落實公司各項管理理念和制度。
三是落實全員績效考核,提升履職盡責能力。解決履職擔當問題可通過完善動力機制、明確獎懲來實現,通過科學制定和分解指標、全方面和全立體執行全員績效考核、科學公平發揮考核結果作用,有效推進動力機制運行,提升全員履職擔當意識,廣泛開展“地氣班”和“提升班”以及全專業、全覆蓋考核淘汰機制,真正做到“人員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員工能進能出”。要堅持人才強企發展理念,不斷加強企業培訓,提升履職盡責能力。員工培訓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對員工最好的獎勵,能夠讓員工增強企業歸屬感和認同感,既能增強員工個人的綜合能力,也能強化組織的管理能力,從而提升企業運營發展治理能力。 (編輯:孫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