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吃湯圓
□ 劉 勝
轉眼又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市場上開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元宵或湯圓,人們紛紛根據口味開始選購,商家則應景地推出了各種促銷活動。那么,你知道元宵節為什么要吃湯圓嗎?又有哪些美好的寓意在里面呢?
湯圓形狀與圓月相似,象征著團圓吉利,因此,代表著希望全家團圓、和睦美滿的愿望。民俗專家解釋道,不管叫湯圓還是元宵、不管哪種制作方法,都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其雛形大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明清時期元宵節與春節、中秋節一起被稱為中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標志性的吃食就是“湯圓”了。
據公開資料顯示,唐五代時,要在元宵節吃“面繭”“圓不落角”,南宋時又出現了“乳糖圓子”,在《元宵煮浮圓子》一詩中有了“星燦烏云里,珠浮濁水中”這樣的句子,這些食物可以看做是湯圓的前身。及至明朝,“元宵”的稱呼就比較多了。
湯圓和元宵的制作方式不同,元宵是“搖”出來的,湯圓是包出來的。餡料可葷可素、可甜可咸,花樣很多,甜餡一般有豆沙、棗泥、果仁等,咸餡一般有鮮肉丁、蝦米等。
此外,還有菜餡湯圓,用芥、蔥、蒜、韭、姜組成,稱“五味元宵”,寓意勤勞、長久、向上。近年來,市面上還出現了草莓、芒果、榴蓮、鮮花、巧克力等各種“新潮”口味的湯圓,一些商家甚至推出了不需要下鍋煮的冷藏水果元宵。
湯圓餡料花樣很多,傳統的口味有芝麻、豆沙、純肉、菜肉,后來也用白砂糖加板油粒、花生米加紅糖,很好吃。
煮湯圓吃是最簡單的吃法,還有蒸食、油炸、炒吃等多種方法,同樣美味可口。炸的時候油要淹沒湯圓,直接把包好的生湯圓放進開了的油鍋里,輕輕翻動,等到變成金黃色就可以撈出來了,有時候炸好的湯圓還會鼓起來一塊,吃起來脆脆的,很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