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堅定信仰的執著
——抄寫黨章心得體會
袁永銘
曾經多次瞻仰革命烈士陵園、故居、紀念館,也通過電影、電視、書本等媒體熟知,無數革命烈士、志士仁人為了他們心中的夢想和堅守,拋頭顱、灑熱血,“不作尋常床簀死,英雄含笑上刑場”、“愿以我血獻后士,換得神州永太平”……他們何以如此從容面對血雨腥風?革命者難道不怕苦,不怕痛,不怕流血犧牲嗎?
是信仰,信仰的力量!
最近,公司黨委開展“手抄黨章 學思踐語”活動。作為一名老黨員,不僅使我再一次系統地學習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重溫入黨誓詞,加深了對黨的認識和理解,最重要的是更進一步堅定了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執著。
穿越歷史的迷霧,96年前南湖篷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醞釀著時代的藍圖。開天辟地而慷慨,“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終身”,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要為受剝削、受壓迫的勞苦大眾翻身求解放而斗爭,正是在這種力量的支持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開始了救亡圖存、推翻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的偉大探索,揭開了中國近代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涌現出劉胡蘭、趙一曼、楊靖宇、董存瑞、邱少云、方志敏、江姐、趙尚志……一批批優秀的共產黨員,他們的英雄事跡驚天地泣鬼神,激勵著中華兒女為實現自由、民主、文明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前赴后繼、奮斗不息。
也許,有人會問:在中國歷史上,打著“均田地、減賦稅”旗號為民請愿的農民起義與共產主義信仰一樣嗎?歷史上確實有無數的農民起義,如著名的陳勝吳廣起義、綠林起義、黃巾起義、黃巢起義、方臘起義、太平天國起義等等,起義之初也確實是為民請愿、天下均等的理想,但終究大都以失敗而告終,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統一的行動綱領、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武裝頭腦,即使有偶爾取得勝利,也不過是一個階級取代另一階級的改朝換代,“夢里依稀慈母淚 城頭變幻大王旗”,廣大農民階級依舊生活在社會底層,依然在漆黑的漫漫長夜里忍饑挨餓。即使到了近代,一直標榜信奉“三民主義”國民黨,蔣介石掌握政權后,執行“攘外必須安內”反動政策,從本質上講是一種霸權主義,至高無上的權利感是他們最大的樂趣,到處充斥著“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慘烈嚴酷,士兵的流血犧牲到頭來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這種政權的建立如同建造一空中花園,沒有人民群眾這夯實的基礎,再絢爛也終將坍塌,他們根本無法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救每一個勞苦大眾于水深火熱;也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朝著共產主義目標奮勇前行。共產主義給了人們奮斗的方向,給予人們頑強走下去的信心,激勵一代代共產黨人為主義而流血犧牲、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這種來自于人性本源的追求真善美的信仰源源不斷地釋放能量,使共產黨人如鋼鐵般堅毅,對敵人的淫威嗤之以鼻,從容淡定地面對槍殺,真真正正地詮釋了中國人的脊梁。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時代,但世界并不太平,局部的戰爭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西方敵對勢力對我中華民族的崛起虎視眈眈,國內改革發展的目標任重道遠,我們更應該傳承和堅守這種信仰。
因為,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
任何時期,每一個共產黨人一旦認定了自己的信仰,就要堅定地去踐行,并為之奮斗終身。